廢棄物轉生變能源?SRF到底是什麼?

廢棄物轉生變能源?SRF到底是什麼?


2025.01.17    17:30

作者:林慶儒

什麼是SRF??

廢棄物的處理一直是世界各國關注的議題,由於近年廢棄物數量快速的增加,廢棄物處理的量能明顯不及增加的速度,加劇環境汙染的問題。而在各國現在有一種將廢棄物轉換成能源的技術,把可利用的廢棄物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簡稱SRF),簡單的說,就是把適合燃燒且非有害的物質,比如:廢木材、廢紙、廢塑膠、廢橡膠或人造纖維等,經過純化、均質化設備加工混合成燃料,可應用於專用的鍋爐或水泥窯,作為替代石化燃料(如:煤炭)使用。




SRF的製造過程


1.廢棄物篩選

篩選出非有害且適合作為燃料的物質。例如、廢塑膠、廢橡膠、廢木材、廢紙和廢布等。

2.加工處理

篩選出的廢棄物會經過破碎、純化、乾燥和均質化等加工過程。

3.機器分選

從原料中去除不適合燃燒的物質,留下適合做成SRF的材料。

4.製成SRF燃料

將廢棄物進行壓縮加工製成SRF。


SRF優缺點

優點

  • 作為替代燃料:SRF是具有熱能的材料,能夠代替石化燃料燃燒,減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
  • 減少碳排:使用生質材料含量高的SRF具有更好的減碳效益。
  • 減少廢棄物:透過將廢棄物加工處理製成SRF,除了能過做為燃料使用,並且能改善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廢棄物處理問題。

缺點

  • 法規完整性不足:台灣的SRF法規相對其他國家發展較為緩慢,許多配套政策並未完善。除了會讓廠商缺乏法規的指引外,也容易出現不肖業者製造出品質低落的固體再生燃料,造成更多環境問題。
  • 汙染問題:由於台灣的SRF材料組成較為多元,因此,SRF的品質跟源頭的材料與製造過程有很大的關係,同時也必須注意燃燒設施、空氣污染控制設備的效率等。若是沒有在各個層面把關SRF的製造與使用,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環境汙染。


台灣SRF發展現況

目前政府正在積極推廣SRF,原意是希望減少廢棄物數量,改善廢棄物處理的問題,但SRF的法規在推動初期並未有完整規劃與配套,導致許多不肖業者利用法律漏洞,將沒有經過篩選及處理的廢棄物製成劣質的SRF,反而加重當地的空氣汙染問題。


環境部在去年9月進行SRF廠商的體檢後,在今年初發布「SRF白皮書」與「共通性事業廢棄物作為SRF原料再利用管理辦法」草案,進一步完善法規管理並強化「轉廢為能」的目標。


新的SRF管理辦法的四大重點:更嚴格的產品分級、排放標準、產品流向透明化和要求廠商設備需要更符合新的規範,並取消氯、汞含量現有的5級,未來只會有4級,降低氯、汞成分含量,使產品分級更進步;考量到業者現況,制訂一年的緩衝期,期望有效降低戴奧辛的產生。


根據SRF白皮書的統計結果,2024年SRF使用料源約有34.2萬公噸,預估可達(既有加潛在)91.4萬公噸。此外,去年SRF產量約27.36萬公噸,預估2025年可達35至37萬公噸;去年實際使用量33.24萬公噸,預估今年使用量能38至40萬公噸。


而環境部也發布「共通性事業廢棄物作為固體再生燃料原料再利用管理辦法」草案,強調落實審查機制,採「書審」、「現場勘查」、「試運轉」三階段審查。


新法也將重金屬、戴奧辛排放標準,從現行因類型規模不同而適用不同標準的狀況,將統一比照大型焚化爐標準。以戴奧辛而言,不論規模均適用於0.1 ng-TEQ/Nm3,並增加檢測頻率為一年4次,加強排放標準的檢測。


雖然台灣的SRF相關政策在初期並沒有做好有效的管制,造成當地居民嚴重的環境問題。但隨著政府的法令更新,收緊對於相關產業的管制,並加強廠商源頭以及製造端的品質管理,只要能夠正確落實這些管理方式,未來也許能夠真正達到「以廢轉能」的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