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新時代:台灣企業的轉型挑戰與機遇

碳關稅新時代:台灣企業的轉型挑戰與機遇


2024.11.22    11:00

作者:張凱迪

在全球淨零浪潮下,碳關稅已然成為國際貿易的新門檻。隨著歐盟率先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一場影響全球供應鏈的重大變革正式展開。這不僅是一項貿易政策的改變,更標誌著全球經濟正加速向低碳轉型邁進。


本專題將深入剖析全球碳關稅政策發展趨勢,探討其對台灣產業的實質影響,並從各國因應對策中,為台灣企業提供具體可行的轉型建議。在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碳關稅新時代,唯有及早布局、積極轉型,才能在全球低碳經濟中站穩腳步,開創新局。



台灣出口現況

根據近年數據統計,台灣對外出口的主要市場涵蓋了全球多個地區。

這些數字突顯了台灣在國際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並顯示出不同市場對台灣產品的高度依賴性。

歐盟是全球首個實施「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地區,針對高碳排放產品課徵額外關稅,以抑制碳足跡過高的進口商品。此政策對台灣的出口企業構成挑戰,不僅增加了出口成本,也讓部分行業在國際市場上面臨競爭壓力。儘管台灣出口至歐盟的經濟佔比僅10千萬美元,該政策已在國內引發了經濟市場的連鎖動盪。未來若其他國家跟進邊境碳關稅,對台灣出口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各國近期碳關稅趨勢

雖然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等主要貿易夥伴尚未計劃邊境碳關稅政策,但近期美國、英國和澳洲等經濟體已展開相關法案的討論和草案擬定,顯示出全球逐漸趨向更嚴格的碳稅管理框架。這一趨勢將對全球供應鏈帶來深遠影響,並可能促使其他國家或地區跟進類似的碳稅措施,進一步推動全球對低碳轉型的需求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歐盟初期針對六大類產品徵稅外,其他國家也可能針對更廣泛的產品,如陶瓷、玻璃、紙張等類別進行碳稅徵收,國內相關產業的企業應及早規劃應對策略。



各國出口至歐盟狀況

回到歐盟CBAM方面,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台灣前幾大出口產品至歐盟的品項多以鋼鐵及其製品為主,這一趨勢與其他出口國相似。歐盟提供了進口商參考的CN code來確定申報商品分類,然而特別提醒台灣的手工具產品(如板手、螺絲起子等)儘管目前未納入該清單,但從歐盟進口商角度來看,這些產品可歸入7326其他鋼鐵製品。建議台灣的製造商和進口商保持雙向溝通,密切關注歐盟CBAM政策動態,並於2026年之前提升CBAM申報能力,以因應未來潛在的臨時徵稅風險。

各國對內措施方向

上節提到,各國出口業者也面臨與我國相似的影響,包括碳管理業務量與成本增加歐盟外部採購轉向國內市場供應鏈碳盤查壓力上升,針對以上影響,各國也擬訂相對應的策略與方向,如:

從上表可看出,推動溫室氣體盤查及教育訓練等為長期策略之一,目前全球大部分國家已從基礎盤查逐步擴展至上下游供應鏈的碳足跡管理,台灣在這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在「中小企業減碳議題調查」中顯示,全台僅7%中小企業完成碳盤查,61%還在初步討論和規劃階段,超過32%的中小企業,認為沒有相關需求或不知道如何進行,完全沒有開始進行碳盤查。台灣經濟研究院針對產品有出口至歐盟的廠商進行調查,近4成貿易業者曾收到來自客戶的減碳要求,近5成業者曾向供應商傳達產品碳排放量將是未來採購決策的重要考量。

 

小結

對台灣企業來說,了解並適應全球碳關稅的趨勢是刻不容緩的議題,特別是針對歐盟等已經落實政策的市場,應加速中小企業的碳盤查與碳足跡管理進度,並往減碳技術的提升。也要隨時注意出口前幾大國立法進展,面臨更多的環境標準挑戰,並提前制定應對策略,確保在未來的低碳經濟體系中保持競爭力。康宇永續致力於成為中小企業ESG顧問整合第一品牌,擁有輔導企業達成各國際標準的能力,是未來陪伴中小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助手,歡迎有相關需求的企業前來諮詢。